雾化电子烟企业:强监管下酝酿外迁
来源:证券时报|编辑: 点击: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在全球最严监管政策下,国内不少雾化电子烟公司有了外迁冲动,他们对没有名气的公司率先获得许可证有所担忧,对产能限制产生疑虑,也不太适应检测管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子烟大厂创始人表示,大家私下里在酝酿往东南亚搬迁。
政策
现在正是许可证发放的关键时刻,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走访电子烟企业,许可证是企业家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据了解,监管机构成立了很多小组,走访企业,对不同领域的企业审查重点不同,比如对雾化企业关注的重点是证照是否齐全,场地是否规范,工艺流程是否科学,品控要求如何,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教育如何,还有年产能和历史销售如何。
拿到许可证固然重要,核准产能也非常关键,据已经获得许可证的企业反映,公司得到的核准产能只有申请的一半,预计半年时间就将用完核准产能,剩下半年还不知道如何应对订单。据了解目前整个行业还都在申请期,处在产能冻结阶段,无法申请扩大产能,至于冻结期结束后是否能申请,也没有一个说法。
有电子烟专家表示,核准产能较小的原因有好几个方面,一种是企业申报的产能比较大,监管部门是按照此前产能来核定。另一种比较普遍的原因是,企业申请的部分产能没有获批,监管部门审核没通过的原因是海关数据不支持,主要是因为电子烟出口国家对电子烟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为了躲过进口国监管有些不能见光的灰色地带。比如欧盟规定的尼古丁含量是2毫升,但是当地市场有大量超过该标准的电子烟。
电子烟核准产能非常重要,根据最新规定,企业不能生产超过核定标准的电子烟,一方面锁定了整体产能。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境内每家电子烟的生产规模。
根据规定,电子烟企业计划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新形成生产能力或扩大生产能力的,应报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政府目的是为了合理控制产能规模,防止电子烟生产企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脱节
电子烟行业发展很快,2021年中国电子烟出口总额达到1383亿元,同比增长180%;出口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占比超过一半,其次为欧盟和俄罗斯。今年电子烟行业出口金额预测超过1800亿元。
快速增长的电子烟要求相应产能匹配,原来企业扩大产能,或者行业优胜劣汰,都是自发行为,行业处于自我调整状态,但官方要求核定产能后,这套规则将失效。
市场快速增长,意味着核定的产能很快就显得过小,企业产能将跟不上市场需求,如果政府在核定产能方面没有灵活的对策,国内电子烟企业很快就将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电子烟企业只能停止接单,否则将面临高额违约金,订单将有可能转移到其他区域。
国内电子烟企业为了抓住市场,选择外迁,或者在海外新建产能,将成为理性选择。据了解,思摩尔上周落成的印尼工厂占地6公顷,是思摩尔建设的第14家工厂,投资计划为8000万美元。当地给予思摩尔当地公司进口机器免税支持。有了这些设施,思摩尔当地公司可以立即按计划开始商业生产。该工厂建立是为了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长期扩张战略。
一旦行业头部公司在东南亚新建产能,必然有众多配套公司采取跟随战略,有可能在海外形成新的产业中心。“我们行业虽然有竞争,但市场比较大,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大家很抱团,如果抱团出去就能成功。”上述电子烟大厂创始人表示。
不仅是思摩尔,据了解不少电子烟企业都在海外考察,距离中国近的东南亚成为热门选择。其中印尼将电子烟视为合法的烟草制品征税,并且不限制口味,汇聚了大约有200多家新型烟草制品的生产商与贸易商。当地收税也高,电子雾化产品零售价税率达到57%。另外,菲律宾电子雾化法案,取消了对口味和在线广告的限制,管控较松。
疑问
除了核定产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适来自检测。目前监管部门指定了两家检测机构,一家是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位于郑州。另外一家是上海新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位于上海,都远离珠三角。
“行业需求太大了,两家检测机构根本不够。”业内人士表示,以前业内都是自检,企业自建检测部门,经过专业认证后全球100多个国家认可这种检测结果。
上述两家检测机构是为传统烟草行业服务,雾化电子烟产业与之有很大不同,后者产业环节多,种类复杂。而且海外需求有多种口味,现在报备、申请程序很繁琐,技术产品从打样到研发,保守估计要3个月左右,但电子烟高速迭代,是快速消费品,现在从出口到终端消费者手上只需要3个月时间,如果按照官方程序申请报备到最后出产品,顺利的话也需要等6个月到1年时间,影响企业接单,也影响产品迭代。
不少电子烟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不过对有些获得证书的企业,业内人士并不是很认可。
“率先获得应该有行业标识意义,有行业指引作用,有些企业在行业内完全没有名气,先前就没怎么听说,不知道为何先给这些企业生产许可证。”一位在行业内耕耘多年的电子烟企业家表示。
有业内人士反映,国内电子烟品牌竞争激烈,已经经历过好几轮洗牌,开开关关也算正常,但是去年11月份注册的一家电子烟品牌公司,却率先顺利的拿到了电子烟生产许可证,这让业内人士觉得很诡异。
种种情况让业内人士嗅到了一丝危机,期望能和政府有更多接触和协商。“我们不懂规则,他们对行业还要多了解,希望彼此能多增加沟通,增加了解。”业内人士表示。
“对出口企业,应该放松管控,比如配额和申报流程。”一位资深企业家表示,“我们想通过协会向上反馈,也提了一些建议,通过一些渠道递了上去,希望能有结果。”
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上月15日表示,专卖是对传统烟草的管理办法。对电子烟的管理是不是要采取新办法,管理上是不是应该有创新,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对电子烟有管理好,但管死了不好。”
王宁认为,协会有责任将行业出现的问题向上反映,在遇到疫情,中小企业发展出现困难的时候,希望有关部门能对电子烟爱护一些。“国务院公布了新的管理办法,我们应该执行,但是也有反映的权利,我希望今后电子烟专委会能集中行业的问题,提出来向有关部门汇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比较悲观,认为电子烟政策严格,不大可能有好转,在这种强计划管控下,民营企业为主的雾化电子烟领域很难获得施展空间。
转移与否
对于转移,业内也有争议,有一些企业家希望再等等看政策落地情况,希望最终会有缓和的政策待遇。
有企业家还是希望在国内获得发展。品度生物联合创始人谭子君表示,公司会安心扎根中国,做到“中国制造、全球布局、世界消费。”他表示,将制造环节留在中国,是为了给稳增长保就业作出贡献。
有企业家表示,别的国家愿意扶持也是需要有一定回报的,比如互相参股、技术共享、知识产权共享等,尤其是公司已经获得了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主要消费市场的发明专利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内心不想把这些宝贵的知识产权流失到国外去。
云南大学新型烟草专家邓铭认为,在产业转移上,要避免套利和走鬼心态,转移的都是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电子烟可以通过构建竞争优势来实现声名周期的延长,中国电子烟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合一,这四链只有在中国宝安才有,国际客户要坚定向中国下订单的决心,不要以为在中国外可以找到其他合适的供应商。
他认为,企业家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监管,做“达观”主义者,任何国家都会有针对电子烟的监管,中国过去没有,而现在有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技术国标。绝对的监管真空不存在,东南亚国家由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原因,有些没有出台监管政策,但是有不成文规矩,有一些潜规则,他奉劝想要搬迁的企业家一定要注意有些国家赤裸裸的腐败,避免发现时已经不能自拔。
他认为,会员应该通过电子烟专委会向上反映问题,监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监管的目标是规范,只有中国强大,个人才能强大。做生意的目标还是盈利,要尽量平衡理想和现实中间的差距。
作为电子烟产业发展受益者,宝安区政府正在力保电子烟产业。3月20日,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将支持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鼓励新型电子雾化设备等特色优势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对建设电子雾化设备专业园区的实施主体给予奖励,对新型电子雾化设备等特色优势产业企业,根据增加值增量给予奖励。
国内市场
目前看来,以海外市场为主的雾化烟企业还算幸运,因为以海外销售为主,产品只要符合进口国的监管即可,大方向上管控容易放松,国内品牌企业的日子会更难过。
“国内电子烟行业一定不会好。”业内人士王青松(化名)表示,现在之所以有很多电子烟零售店能领到证,是为了平稳过渡,让政策比较容易落地,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距离学校较近,不符合要求的店铺也没了售卖资格,还有搭售电子烟的店铺也申办不了许可证。
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因为零售店数量减少,这样销量向存量店铺集中,有了零售许可证将会比较容易获得良好经营情况。不过王青松分析, 即使获得了许可证,并不意味着就能经营下去。
“将来不允许卖果味,而果味占据市场的90%以上,这意味着电子烟消费量会下降很多,没有销量哪来的利润,零售店都是小生意,过一段时间支撑不下去就会关门。”他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专卖店很多是混合店,卖电子烟只能解决部分店租问题,还需要卖些小商品才能产生盈利,而如果想申请电子烟零售店,就不能再卖其它商品,这样开一家店就维持不下去。
王青松因为看好电子烟销售,曾经投资了500多家集合店,卖各种电子烟品牌商品,增长速度很快,在新政策下,他关闭了全部集合店。
他认为,未来还有一个紧箍咒,就是配额问题,政府控制配额,零售店只允许卖额度内的产品,他认为,在控烟的大背景下,政府有倾向控制电子烟销量,零售店可能会不够卖,或者零售店很难拿到真正好销的电子烟。据了解,传统香烟实行专卖制度,零售店就实行配额制,一些销量好的烟草并不是敞开供应,而是各种烟草做配比销售,实行强计划供给。
他认为,品牌商在国内的市场增长会严格受限,头部品牌份额可能会降低,未来盯着中国国内销售的电子烟品牌日子不会太好过。据了解,国内头部品牌悦刻已经在开拓印尼等市场。
在全球最严监管政策下,国内不少雾化电子烟公司有了外迁冲动,他们对没有名气的公司率先获得许可证有所担忧,对产能限制产生疑虑,也不太适应检测管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子烟大厂创始人表示,大家私下里在酝酿往东南亚搬迁。
政策
现在正是许可证发放的关键时刻,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走访电子烟企业,许可证是企业家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据了解,监管机构成立了很多小组,走访企业,对不同领域的企业审查重点不同,比如对雾化企业关注的重点是证照是否齐全,场地是否规范,工艺流程是否科学,品控要求如何,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教育如何,还有年产能和历史销售如何。
拿到许可证固然重要,核准产能也非常关键,据已经获得许可证的企业反映,公司得到的核准产能只有申请的一半,预计半年时间就将用完核准产能,剩下半年还不知道如何应对订单。据了解目前整个行业还都在申请期,处在产能冻结阶段,无法申请扩大产能,至于冻结期结束后是否能申请,也没有一个说法。
有电子烟专家表示,核准产能较小的原因有好几个方面,一种是企业申报的产能比较大,监管部门是按照此前产能来核定。另一种比较普遍的原因是,企业申请的部分产能没有获批,监管部门审核没通过的原因是海关数据不支持,主要是因为电子烟出口国家对电子烟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为了躲过进口国监管有些不能见光的灰色地带。比如欧盟规定的尼古丁含量是2毫升,但是当地市场有大量超过该标准的电子烟。
电子烟核准产能非常重要,根据最新规定,企业不能生产超过核定标准的电子烟,一方面锁定了整体产能。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境内每家电子烟的生产规模。
根据规定,电子烟企业计划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新形成生产能力或扩大生产能力的,应报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政府目的是为了合理控制产能规模,防止电子烟生产企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脱节
电子烟行业发展很快,2021年中国电子烟出口总额达到1383亿元,同比增长180%;出口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占比超过一半,其次为欧盟和俄罗斯。今年电子烟行业出口金额预测超过1800亿元。
快速增长的电子烟要求相应产能匹配,原来企业扩大产能,或者行业优胜劣汰,都是自发行为,行业处于自我调整状态,但官方要求核定产能后,这套规则将失效。
市场快速增长,意味着核定的产能很快就显得过小,企业产能将跟不上市场需求,如果政府在核定产能方面没有灵活的对策,国内电子烟企业很快就将无法满足全球市场,电子烟企业只能停止接单,否则将面临高额违约金,订单将有可能转移到其他区域。
国内电子烟企业为了抓住市场,选择外迁,或者在海外新建产能,将成为理性选择。据了解,思摩尔上周落成的印尼工厂占地6公顷,是思摩尔建设的第14家工厂,投资计划为8000万美元。当地给予思摩尔当地公司进口机器免税支持。有了这些设施,思摩尔当地公司可以立即按计划开始商业生产。该工厂建立是为了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长期扩张战略。
一旦行业头部公司在东南亚新建产能,必然有众多配套公司采取跟随战略,有可能在海外形成新的产业中心。“我们行业虽然有竞争,但市场比较大,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大家很抱团,如果抱团出去就能成功。”上述电子烟大厂创始人表示。
不仅是思摩尔,据了解不少电子烟企业都在海外考察,距离中国近的东南亚成为热门选择。其中印尼将电子烟视为合法的烟草制品征税,并且不限制口味,汇聚了大约有200多家新型烟草制品的生产商与贸易商。当地收税也高,电子雾化产品零售价税率达到57%。另外,菲律宾电子雾化法案,取消了对口味和在线广告的限制,管控较松。
疑问
除了核定产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适来自检测。目前监管部门指定了两家检测机构,一家是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位于郑州。另外一家是上海新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位于上海,都远离珠三角。
“行业需求太大了,两家检测机构根本不够。”业内人士表示,以前业内都是自检,企业自建检测部门,经过专业认证后全球100多个国家认可这种检测结果。
上述两家检测机构是为传统烟草行业服务,雾化电子烟产业与之有很大不同,后者产业环节多,种类复杂。而且海外需求有多种口味,现在报备、申请程序很繁琐,技术产品从打样到研发,保守估计要3个月左右,但电子烟高速迭代,是快速消费品,现在从出口到终端消费者手上只需要3个月时间,如果按照官方程序申请报备到最后出产品,顺利的话也需要等6个月到1年时间,影响企业接单,也影响产品迭代。
不少电子烟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不过对有些获得证书的企业,业内人士并不是很认可。
“率先获得应该有行业标识意义,有行业指引作用,有些企业在行业内完全没有名气,先前就没怎么听说,不知道为何先给这些企业生产许可证。”一位在行业内耕耘多年的电子烟企业家表示。
有业内人士反映,国内电子烟品牌竞争激烈,已经经历过好几轮洗牌,开开关关也算正常,但是去年11月份注册的一家电子烟品牌公司,却率先顺利的拿到了电子烟生产许可证,这让业内人士觉得很诡异。
种种情况让业内人士嗅到了一丝危机,期望能和政府有更多接触和协商。“我们不懂规则,他们对行业还要多了解,希望彼此能多增加沟通,增加了解。”业内人士表示。
“对出口企业,应该放松管控,比如配额和申报流程。”一位资深企业家表示,“我们想通过协会向上反馈,也提了一些建议,通过一些渠道递了上去,希望能有结果。”
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上月15日表示,专卖是对传统烟草的管理办法。对电子烟的管理是不是要采取新办法,管理上是不是应该有创新,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对电子烟有管理好,但管死了不好。”
王宁认为,协会有责任将行业出现的问题向上反映,在遇到疫情,中小企业发展出现困难的时候,希望有关部门能对电子烟爱护一些。“国务院公布了新的管理办法,我们应该执行,但是也有反映的权利,我希望今后电子烟专委会能集中行业的问题,提出来向有关部门汇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比较悲观,认为电子烟政策严格,不大可能有好转,在这种强计划管控下,民营企业为主的雾化电子烟领域很难获得施展空间。
转移与否
对于转移,业内也有争议,有一些企业家希望再等等看政策落地情况,希望最终会有缓和的政策待遇。
有企业家还是希望在国内获得发展。品度生物联合创始人谭子君表示,公司会安心扎根中国,做到“中国制造、全球布局、世界消费。”他表示,将制造环节留在中国,是为了给稳增长保就业作出贡献。
有企业家表示,别的国家愿意扶持也是需要有一定回报的,比如互相参股、技术共享、知识产权共享等,尤其是公司已经获得了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主要消费市场的发明专利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内心不想把这些宝贵的知识产权流失到国外去。
云南大学新型烟草专家邓铭认为,在产业转移上,要避免套利和走鬼心态,转移的都是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电子烟可以通过构建竞争优势来实现声名周期的延长,中国电子烟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合一,这四链只有在中国宝安才有,国际客户要坚定向中国下订单的决心,不要以为在中国外可以找到其他合适的供应商。
他认为,企业家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监管,做“达观”主义者,任何国家都会有针对电子烟的监管,中国过去没有,而现在有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技术国标。绝对的监管真空不存在,东南亚国家由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原因,有些没有出台监管政策,但是有不成文规矩,有一些潜规则,他奉劝想要搬迁的企业家一定要注意有些国家赤裸裸的腐败,避免发现时已经不能自拔。
他认为,会员应该通过电子烟专委会向上反映问题,监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监管的目标是规范,只有中国强大,个人才能强大。做生意的目标还是盈利,要尽量平衡理想和现实中间的差距。
作为电子烟产业发展受益者,宝安区政府正在力保电子烟产业。3月20日,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将支持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鼓励新型电子雾化设备等特色优势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对建设电子雾化设备专业园区的实施主体给予奖励,对新型电子雾化设备等特色优势产业企业,根据增加值增量给予奖励。
国内市场
目前看来,以海外市场为主的雾化烟企业还算幸运,因为以海外销售为主,产品只要符合进口国的监管即可,大方向上管控容易放松,国内品牌企业的日子会更难过。
“国内电子烟行业一定不会好。”业内人士王青松(化名)表示,现在之所以有很多电子烟零售店能领到证,是为了平稳过渡,让政策比较容易落地,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距离学校较近,不符合要求的店铺也没了售卖资格,还有搭售电子烟的店铺也申办不了许可证。
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因为零售店数量减少,这样销量向存量店铺集中,有了零售许可证将会比较容易获得良好经营情况。不过王青松分析, 即使获得了许可证,并不意味着就能经营下去。
“将来不允许卖果味,而果味占据市场的90%以上,这意味着电子烟消费量会下降很多,没有销量哪来的利润,零售店都是小生意,过一段时间支撑不下去就会关门。”他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专卖店很多是混合店,卖电子烟只能解决部分店租问题,还需要卖些小商品才能产生盈利,而如果想申请电子烟零售店,就不能再卖其它商品,这样开一家店就维持不下去。
王青松因为看好电子烟销售,曾经投资了500多家集合店,卖各种电子烟品牌商品,增长速度很快,在新政策下,他关闭了全部集合店。
他认为,未来还有一个紧箍咒,就是配额问题,政府控制配额,零售店只允许卖额度内的产品,他认为,在控烟的大背景下,政府有倾向控制电子烟销量,零售店可能会不够卖,或者零售店很难拿到真正好销的电子烟。据了解,传统香烟实行专卖制度,零售店就实行配额制,一些销量好的烟草并不是敞开供应,而是各种烟草做配比销售,实行强计划供给。
他认为,品牌商在国内的市场增长会严格受限,头部品牌份额可能会降低,未来盯着中国国内销售的电子烟品牌日子不会太好过。据了解,国内头部品牌悦刻已经在开拓印尼等市场。
为您推荐
资讯
扶贫
环保
科教
快报
-
地芯科技深耕5G射频芯片细分领域 创新研发构建核心技术壁垒
新闻资讯2024-02-02 15:12:27
-
莱茵衣藻有可能改变民众及医学界对糖尿病的认知
新闻资讯2024-02-01 17:24:53
-
化妆品产业科技创新评价成果已公布,持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新闻资讯2024-02-01 17:14:42
-
新春龙腾盛世 黄德基坚守中医振兴 共守民族瑰宝迎春光
新闻资讯2024-02-01 16:23:26
-
人民数据携手深圳市人才服务中心深耕数据服务
新闻资讯2024-02-01 10:39:56
-
天猫《2023,谢谢惠顾》:生活纵然有风雨,我们可以自己晴
新闻资讯2024-01-31 17: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