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历考验和洗礼,磅礴力量生生不息

来源:人民网|编辑: 点击:
        6月25日—27日,黄浦江畔,世博中心,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此举行,各方瞩目。

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后,党的诞生地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这也是在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后召开的一次党代会。今年3月以来,面对空前胶着反复的疫情形势,上海全市上下展开夜以继日的奋战,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挺过一个又一个极限挑战,实现和巩固了社会面清零的成果,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

6月25日,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在世博中心开幕。陈正宝摄

经历过考验和洗礼的上海,磅礴力量生生不息。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新征程上,上海必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作为最集中的工作导向和最鲜明的奋斗指向。

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世界影响力”

这五年,极不寻常。历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经受住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上海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征途上,始终保持排头兵姿态和先行者担当。

盘点过去的五年,上海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2021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32万亿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陆家嘴金融中心。人民网记者 王文娟摄

再看一组数据:2021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2500万亿元,口岸货物贸易总额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700万标箱,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1%,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城市发展到这一能级,要继续做大做强,只能在高质量发展上下苦功。报告中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是构筑上海雄厚物质基础和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

上海今后五年的目标是,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使更多的“上海指数”“上海价格”成为世界市场的晴雨表,更多的“上海标准”“上海方案”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参照系,更多的“上海创新”“上海品牌”成为享誉全球的金名片。

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五年来,上海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彰显。截至2021年底,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831家,外资研发中心达到506家。

报告中强调,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要坚定不移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说:“世界级的影响力,要有世界级的金融、科创、产业集群。未来新片区将着重培育上述功能,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人民城市

新征程,上海将朝着怎样的目标努力,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党代会上,大家争相发言,描摹心中的理想之城。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上海,万商云集,市列珠玑。但高楼大厦背后,也有逼仄狭小的旧里陋室;灯火辉煌的繁华之外,百姓柴米油盐的烦心事也必须听得真切。

外面阳光明媚,一进楼梯“伸手不见五指”,每天早上还要倒马桶……在上海老城厢,还有一些居民深受“住房难”困扰,绝不能让他们被高速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落下。

旧区改造,民心所盼。当报告讲到“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五年累计已实施改造308万平方米,这一困扰上海多年的民生难题今年将历史性解决”时,全场掌声雷动。

曾经的宝兴居民区金陵东路地块,与附近外滩建筑群形成鲜明对比。资料图片

“没有住过的人,很难体会到二级旧里的居住条件是多么窘迫。旧改的阳光,不仅照进我们宝兴里,也照在更多居民的心上。”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丽华激动地说。

一条黄浦江,见证上海从开埠到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温婉秀气的苏州河穿城而过,尽显人文魅力与烟火气。上海,因水而兴,依水而建,“一江一河”为主轴,63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星罗密布着大小不同的水港、河道。

2017年,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灰扑扑的“工业锈带”变成五彩缤纷的“生活秀带”。2020年末,苏州河42公里滨水岸线也基本实现贯通开放。一江一河,还江于民,还河于民。

“报告蕴含着浓厚的为民情怀,我深深体悟到,人民是城市的根本。”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白燕说,“6月1日起,中山公园的‘打开工程’全面复工,居民们又会有更多休憩去处。”

6月1日起,武康大楼外拍照打卡的年轻人多了,这成为上海“重启”的标志之一。从百年历史建筑到“网红打卡地”,武康大楼经历了架空线入地,能工巧匠考究细节、修旧如旧,底层商铺优化业态,周边街区微更新等多个工程,最后旧貌换新颜,成为撬动城市旅游的流量入口。

武康大楼焕发时尚魅力。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不因事小、事难而不为。截至目前,上海依托“建筑可阅读”,已开放建筑超过1000处,基本实现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建筑、街区、城市融为一体。

走出一条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实现高效能治理,探索一直在路上

绘好超大城市治理“工笔画”,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超大城市治理必须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要坚持问计于民,汲取群众智慧……大会期间,与会代表热切关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高效能治理是发挥和彰显我国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是超大城市抵御风险挑战、永葆生机活力、始终安定有序的根本支撑。一次次先行先试的实践表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探索高效能治理,上海一直在路上。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

古北市民中心墙上的“彩虹桥”。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总书记嘱咐我们,一定要把老百姓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要把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一件一件地加以解决。”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的情景仍很激动,“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次提出地,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逐步探索如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实践好、发挥好。”

这次疫情,让盛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小区门怎么开,团购怎么开展,每日疫情怎么报告,核酸怎么检测……都需要集思广益,我们还召开了线上信息沟通会,问计于民,收集大家意见。”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考察指出,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智慧“治”城。上海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求解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世界性难题。“选择城市管理的应用场景时,重点要关注市民的急难愁盼。”浦东新区张江镇党委书记王庆说。

合租房内外安装“四件套”。浦东新区张江镇供图

在张江,共有5万多套住宅,其中1.2万套是合租房。“调研发现,合租房存在燃气泄漏、治安等多方面安全隐患。”王庆说,张江通过三方共同推进的办法,在合租屋内安装了燃气、烟感,屋外装了可视探头、紧急报警按钮,以消除安全隐患。“这三方是政府出资购买数据信息,企业负责安装并提供数据信息和保险服务,居民也承担一部分费用。”

“今后五年,上海要抢抓新发展机遇,成为数字文明的先导者、开拓者。”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运中心主任徐惠丽坦言,“这次疫情,给大家触动很深。在极端情况下加强协同抗风险的能力,不是简单的应急体系建设问题,而是整个政府职能的提升。要建设好数字政府的‘底座’,政府各个部门打通数据壁垒,逐步实现业务协同,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流动。只有夯实了数字政府这个‘底座’,大家在一个平台上,才能真正发挥最大效能。”

在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看来,这次党代会对疫情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通过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让大家更有信心;对未来五年工作的整体部署,让大家充满希望。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我们要团结一致向前看,重整行装再出发。”

为您推荐

资讯
扶贫
环保
科教
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