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球杆”品牌创始人段吉军先生
2024-07-30 10:43:08   来源:中国网   评论:0

上一张
查看原图

能工献艺成大器,匠心独运自拈来

——访“段氏球杆”品牌创始人段吉军先生

段吉军,中国球杆制作大师及调台大师,承袭家世行班输之业,对白蜡木、枫木、黑檀木、紫檀木、绿檀木、蛇纹木等制作球杆的名贵木材有着深入的理解,具备丰富的球杆原料及制造经验。他善于应用高端木材处理技术,经过对木材花色、纹路精挑细选后,对木材的微观细胞进行定型处理,疏通木材的纤维结构,制作出的球杆从手感、配重、传力及稳定不变形等方面都有口皆碑,已为多位世界知名台球运动员及爱好者进行制杆,被业内亲切而尊重地称为“中国制杆第一人”。

台上击球,和平竞技争圆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战场上,每一位名将、大侠都有自己称手的兵器,有了合适的兵器,才能将武力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正如武器装备对于军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理,对于台球爱好者和运动员来说,选择适合自己握力和习惯的球杆,既可以长时间不会感到疲劳,也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球技。

“制作好球杆,调校练习台,找段吉军大师,他在我们台球人心中,就好像是铸剑的良工干将,找到他,准没错!”一位资深台球从业者如是说。

比起“大师”这样的尊称,段吉军老师更开心的是,自己找到解决球员训练难题的一刻,看见弟子、合作运动员等奋斗者取得进步和成绩的那一刻。

出生于木工家庭的段吉军,从小跟随着父亲掌握了不少木工技巧,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领悟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鲁班精神。在读书期间,擅长绘画的段吉军一直都担任着画黑板报、宣传画的“重任”。踏入社会后,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球杆制造行业,这个行业可以将木工、美术两种技艺的精髓完美地结合起来,段吉军也因此扎根了下来,因为心中充满着热爱,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他的心中充满了欢喜和感恩。

择一事,终一生。多年来,段吉军始终怀揣着一颗匠心,以“当匠人”“塑匠心”“立匠魂”的追求,在台球事业的天地间努力耕耘,立志成为一名具有“鲁班精神”的行业先锋。在工作中,“好奇心重又爱钻研”的特质,让段吉军极善于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他在业内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由于在世界上台球公认起源于英国,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段吉军就开始刨根问底地对英国品牌 JOHN PARRIS、亨特等球杆进行拆解、学习,后来更是远赴国外与同行进行深切交流,其苦心研究,一心只想做出好的球杆。通过多年来的不断研究和摸索,段吉军对制作球杆的各种名贵木材有着深入的理解,在木材选料上有着非常严苛的标准,挑选原生板材,大约只有不足 1/8-1/10 的优等木料才能进入到段氏球杆的木材存储库,开料时更会弃用其中的 3/4,仅剩的优中选优的才能开成木方,进而制作成段氏精品球杆。如此的不惜成本,他在继承了传统球杆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应用高端木材处理技术,经过对木材花色、纹路精挑细选后,对木材微观细胞进行定型处理,疏通木材纤维结构……正是因为这样将匠心融入每一处细节,因此段吉军制作出的球杆从手感、配重、传力及稳定不变形等方面,均达到了国际一流品质。

谦逊、淡泊如段吉军,总是把大家对他的喜爱,归功于国家和帮助过自己的领导、前辈和伙伴。在他看来,自己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正好赶上了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黄金时代”,另一方面,将自己带到广东扎根的广东省台球协会会长金佳、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中国台球协会委员张毅图等贵人,也让段吉军感受到了体育行业的人情温暖:在赛场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通过台球这样的运动来弘扬体育精神,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中国力量、中国风采,既反映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追求,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体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广交益友,英雄豪情尽挥洒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中华体育精神历久弥新,辉映着新时代的风采,激荡着伟大的中国力量。如果说在领奖台上,运动健儿拿着金灿灿的奖牌是一种台前的荣誉,那么,如段吉军这样的“幕后英雄”,亦同样令人尊重。

进行台球比赛时,尤其是在国际性赛事,往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选择合适的台球杆非常重要。行家里手在选杆时,会用手指轻弹杆身,密度高球杆发出的声音结实、清脆,密度低的球杆发出的声音空虚、浑浊。当握起球杆时,整根的平衡感也是很关键的,不然头重尾轻或是尾重头轻的球杆,打起来感受不是“笨笨钝钝”的,就是“乱飘”不平稳。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不一样,对球杆平衡感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加上打击姿势和出杆方法的不一样,因此在决定球杆以前,一定要多试打各种杆法,以确认该支球杆的平衡感是不是适合你的打击方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丁俊晖、吕昊天、朱英辉、鲁宁、周跃龙,梁文博、徐鑫健、张安达、林勇志、梅希文、曹新龙等众多国内一线球手,都曾经拜访过段吉军老师定制球杆。

这些年来,段吉军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让自己从“敬业”到“精业”,不仅对球杆制造有着深厚的造诣,同时对球台的生产、制造和维护亦有着丰富的资深经验,对各种品牌的球台结构、工艺、优点如数家珍,常常成为运动员的“左膀右臂”,陪伴着运动员去训练、比赛。

“中国龙”丁俊晖,中国职业台球花式九球打法选手、“台球一姐”潘晓婷,前斯诺克全国冠军、 CCTV-5 签约解说嘉宾徐鑫健,包括打出中国第二杆满分 147 的黄佳浩和中式台球知名球手李伟松等运动健儿,都和段吉军老师因为台球而结缘,其间发生过很多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如徐鑫健19 岁那年参加比赛时,比较紧张,段吉军一边帮徐鑫健把一支他正在试用的枫木公杆改成了接杆,还更换了黑檀后把,一边不断地鼓励、疏导,最终这支球杆帮助徐鑫健在 19 岁那年获得了全国冠军。

曾几何时,中国台球爱好者想要一支好的球杆,只能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购买进口球杆,甚至,很多所谓的进口球杆,是国外品牌在福建或者台湾工厂的代工产品,还有人说,中国匠人只能做适合中国人的球杆,因为外国人的运动习惯是不一样的。然而,段吉军却在国内率先打破了这种偏见,他曾为“火箭”罗尼·奥沙利文定制了两支方牌球杆,奥沙利文试打后就非常喜欢,将段氏方牌球杆的握感及打感称之为“Nice Cue!”当场决定将段氏球杆带回英国,并希望段师傅再为其多定制几支进行挑选,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球杆品牌真正让世界顶级巨星认可并使用,此后,更是有不少外国球手慕名而来,点名请段吉军大师调台和制杆。在国际舞台上,段吉军用实力说话,凭借着无可挑剔的专业度得到了国内外一流球手的全面认可,低调而自豪地展示着中国工匠的风采。

丘壑怡情,大道至简品人生​

考验一位制杆艺人的,主要看刀工。“下刀要稳,稍微偏锋,就得重做。”手工打磨,是段氏球杆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到广州段氏手工杆工作室,一进门,就能看见多处细节的精致:如德国进口无铅铜头,铜头看似很小,实际带来的打球感觉天差地别;阿克苏诺贝尔胶水,使用阿克苏诺贝尔专用木材粘接胶水,球杆插花拼接处平整、牢固、不易开裂……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球杆都是手工制作而成。

手工和机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手工制作在质量要求和创造力方面更具优势,木工封边的优点是制造过程依赖于手工,对加工过程中不同板材形状的适应性比较强,可以避免机器封边固定的形状和限制。做球杆时,有一些硬性指标,比如说直度,可以用机器设备给它打得很直,但最后的效果就是不如手工杆。这是因为机器虽可以一次成型,提高效率,但缺点一是容易变形,二是机器对木质有伤害。而手工杆制作的过程是一层一层往下放,刨完一层以后木材放一段时间会产生形变,这时可以再刨一层,然后再去修正,反复地形变、修正,这样最终木材的形态就一定是稳定的了。

在段吉军老师的工作台上,各种木料材料随处可见,却独独不见草图,“朋友心中所想球杆的模样早已刻在了脑子里。靠手、靠脑,更得用心。”段吉军面带微笑,无论是国内外的球星、球员,还是一般的台球爱好者,无论是认识了十多年,还是刚刚认识一个月,只要聊得来,他都一律用“朋友”来称呼对方。一身傲骨、一生清白的段吉军,多次婉拒了商业化的加盟访者,大笑着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调侃自己;在收徒的时候,无论对方家境如何,他都一视同仁,收徒先看人品,只有人品过硬,走出去能够真正地代表段氏、弘扬中华文化者,他才会考虑收其为徒弟。

有人说,这样的段吉军像是现代的隐士,当大多数人都为几两碎银奔波劳碌时,段吉军却始终拒绝商业化,对于一名手艺人来说,如果商业气息太浓,就无法沉下心来去创作、去打磨、去教学。生活简朴、低调的段吉军,内心十分柔软:他多次资助中国球员出国,一有时间,就去广州福建社脑偏瘫公益组织进行帮扶……他将善良和认真传播出去,遍布全国的三十多位弟子也都会力所能及地扶危济困,不知不觉间,用向上的精神去升华人格、强大内核。

起身握手道别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段吉军老师因常年做手工活手掌的力度,以及看见其手上刚刚愈合的伤口。面对关心,段吉军老师却不以为然:“做手工嘛,都是常事。这辈子,我只想干好这份事业。”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段吉军老师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老艺人不断传承和追求的执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荣誉满载的背后,是段吉军老师执着专一、追求卓越、匠心筑梦的坚实脚印。这些年来,段吉军老师追梦前行,成果斐然,把个人前途融入到国家发展的进程之中,以筑梦“体育强国,弘扬中华”为己任,巧手成就卓越,匠心铸造非凡,用至精至诚的态度,充分展现了大匠风范,真正做到了“实现个人价值”与“奋斗报效祖国”的有机统一,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