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劳务品牌助青海省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来源:中新网|编辑: 点击:
特色劳务品牌助青海省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图为身穿民族服饰的绣娘在刺绣。(资料图) 马铭言 摄

中新网西宁7月21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21日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青海省围绕实施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工程,通过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岗位、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强化就业形势监测等有力举措,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工程初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青海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77.23万人次,就业形势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青海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青海省人社部门通过对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工程开展总体调度,实施产业发展拓岗行动、助企纾困稳岗行动等9项行动44条具体举措,全力推动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并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度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细化提出12条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失业返贫的底线。同时,青海省聚焦复工复产,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一企一策”针对性服务,“点对点”保障用工,精准解决企业用工需求1.3万人。聚焦助企稳岗,加速社保费“返、缓、降、扩、补”政策红利释放,将2.1亿元稳岗返还资金“批量定向直发”至12729户企业账户,实现全程“免申请、零跑腿、速发放”,稳定职工岗位36.13万个。

此外,青海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就业服务进校园,以职业介绍搭平台、促进市场化就业为主,稳定公共部门岗位开发规模为辅,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突出脱贫劳动力等农牧区劳动力重点群体,完善政策措施深化劳务品牌创建,持续提升“青拉”“青绣”“枸杞”等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以失业登记为抓手,对失业人员因人因需提供就业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优先使用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确保了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选线、穿针,一根根绣花针在绣娘们的指尖不断翻转,一片片精致的绿叶图案纹样展现在绣布上……在青海西宁市湟中区的中国青绣传承保护基地里,藏族绣娘们忙着绣定制图样,“像这样一件手工制品,一天可以绣三四件。以前只会藏绣,现又学习了回族、撒拉族等民族刺绣技艺。”绣娘们说。

“青绣”来源于生活,起初绣制在生活用品、生产用品上。青海刺绣分为六大类、17个类别、29种针法,绣品包涵山水花鸟、人物风景等,形式涵盖饰品、皮包、摆件等。

另据不完全统计,青海省季节性从事刺绣的从业人员达30万人次。31家省级“青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设立以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人民币,下同),直接带动5万多名民众就业,间接带动从业人员10余万人,人均月收入达2300元。(完)

为您推荐

资讯
扶贫
环保
科教
快报